洪山区:21万户市场主体释放蒸蒸日上活力

简要描述:

  • 产品型号:
  • 产品发布:特惠进口仪器专卖区
  • 更新时间:
    Notice: Undefined variable: a in /www/wwwroot/sihai-group.com/cache/template/37c2/88c2/25ab994fa518ed84d27f.html on line 137

    Notice: Trying to access array offset on value of type null in /www/wwwroot/sihai-group.com/cache/template/37c2/88c2/25ab994fa518ed84d27f.html on line 137
    1970-01-01
  • 访  问  量:1354

产品分类

Product Category

相关文章

Related Articles

详细介绍

  1986年,洪山区划为中心城区,从1986年至1990年作为全市重要的蔬菜基地,到1990年至2002年乡镇企业蒸蒸日上,再到2002年至2016年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城区,如今的洪山迈上更高发展阶段的同时,也迎来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作为洪山本土上市公司,精测电子打造专业化的产品及技术解决方案。图为精测电子生产车间。

  今年初,在洪山区举办的2024武汉智能网联汽车高峰论坛上,总规模为50亿元的湖北招赢智能网联汽车创业投资基金真正开始启动。4月24日,在青菱都市工业园,计划总投资5亿元的捷步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制造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几条马路相隔,苏州利来、孔辉科技等汽车产业链优质企业项目建设现场也是一片繁忙景象。作为洪山区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主战场,这里已聚集着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重点企业。

  这几年,洪山区主动转型、率先转型,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房地产和建筑业占GDP比重三年内下降超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至29%,工业保持稳定增长,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

  2022年8月,洪山区成立了武汉首个区域创投协会“洪山创投协会”,协会吸引了全国80余家创投机构与创投合伙人加入资本“朋友圈”;2022年11月,洪山区发布覆盖创投机构和创投人才的“双十条”政策,用“真金白银”支持创投机构落地集聚;2023年6月,洪山区成立总规模50亿元的洪山母基金,加强完善了“2+N”的政府产业基金架构……

  新兴产业和“创投政府”往往相伴相生。近年来,洪山区依托创投、风投,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精准运用产业基金引导,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引育一批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去年,洪山母基金与洪山区产业引导基金形成“双翼驱动”,全年签约落地招商引资项目28个,引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个,实现产业招商到位资金68亿元。

  瞄准“专精特新”,投早投小投科技,在政策助推下,一批中小企业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停地改进革新发展、深耕细致划分领域,逐渐壮大成群。

  2023年,洪山区新增市场主体4.6万余户,总量达到21.1万户,数量位居中心城区第一。

  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儿童图书的策划与发行,是中国童书出版行业的领军企业。近几年,公司致力于将传统出版的优秀品质的内容向互联网教育以及智能硬件产业延伸,打造儿童智慧教育原创阅读平台。

  “在我们的转型期,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上门调研,站在全区的角度对我们的业务形态转型给予建议;惠企政策、融资政策每次都第一时间传达;还牵线搭桥,让我们与区内多所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工作人员刘春艳说。

  市场主体和专精特新公司数不断加速增多的背后,是洪山区千方百计服务企业、改革创新的努力实践。近年来,洪山区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控制成本为核心,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拓展提升“一域通办”“一圈通办”能力,全力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鼓励中小微企业抱团发展,全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市场主体“铺天盖地”生长。

  高校集聚是洪山区的最大优势,洪山区产业基金大多围绕着科研院所、高校布局,有助于发现一批诞生于高校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并一路扶持项目转化落地。让高校、高新区域、高科技企业相互融合、协同创新,也将使得洪山区产生更多的创新型市场主体,保持市场主体增长快、活跃度高的良好趋势。

  清晨,以“90后”为主体的创业者们,搭乘地铁抵达马湖站,先步行5分钟,再点上一杯咖啡,便开始了新的一天。武汉三色鸟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史召认为,位于创意天地园区的OVU创客星已成为洪山创业者眼中的家。在武汉毕业的他,创业梦就起源于这里。

  类似的创新型孵化器在洪山区并不少见,高校、科研院所周边,一大批孵化器、双创平台应运而生。求学在洪山,创业也在这里。

  近年来,洪山区打造创新创业的梯次化企业培育路径,根据公司行业特点、生命周期制定对应精准培育方案,实现“大学生创业特区—众创空间—科技公司孵化器(加速器)—科创楼宇(园区)”培育模式。以创新平台引才聚才,这些众创孵化平台和资源慢慢的变成了洪山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阵地。

  武汉市驿宝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去年年产值近5亿元。创业之初,驿宝通诞生于融创智谷园区的星空加速器内,总经理赵淳租下一个60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员工仅有30人。瞄准商务服务领域后,在创业政策的扶持下,驿宝通成长迅速,在园区内两次“搬家”,最终入驻洪山区人工智能大厦,员工数拓展至百余人。

  “我的成长道路,好比从小学毕业后,进入园区的创业中学就读。从中学毕业后,选择明晰的专业后进入大学就读了。”赵淳说。

  驿宝通扎根的园区——融创智谷就是华中首个以AI为主题的产业园。园区以AI和“互联网+”创新产业为主导,吸引了里得电科、兴和云网、浪潮集团、海豚传媒等科创、文创龙头企业。

  融创智谷运营主管薛双介绍,园区不仅成立了科技金融工作站,还组织了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密切对接。目前入驻企业突破500家,其中上市挂牌企业5家、金种子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13家、瞪羚企业26家。

  洪山区与地大共建项目,中国地质大学宝谷创新创业中心就位于学校东区。2022年,武汉中地大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成为中心的第一批入驻企业,其总经理宋丽娟正是地大经管学院的校友。

  “刚来这里,我的第一感觉是创业多年终于‘回家’了。”2014年,宋丽娟和同为经管学院的校友陈志龙联合创办了武汉华起物联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宝谷双创中心后,宋丽娟团队联系到地大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企校联合成立了新型研发机构——中地大智慧城市研究院,既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智慧城市等前沿研究,又链接市场需求落地转化。

  近年来,洪山区深入实施“大学+”发展的策略,多维度深层次推进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融合,将人才优势、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着力打造创新街区、创新园区、创新楼宇,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大学及科研院所周边2—3公里范围内,建立优势产业链,培育创新土壤,形成双向互动,不光能带来周边区域功能与品质的提升,还能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入驻,实现‘自我造血’,长效发展。”洪山区科经局相关负责人说。

  洪山区通过各类众创孵化平台凝聚各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是非常好的做法,未来将产生更多爆发性的可能。此外,区域在打造硬件空间和条件的同时,也要注重政策协同,并加大投入耐心成本,才能让人才留得住,发展得好。

  近年来,洪山区围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将园区作为企业和产业聚集的主战场。烽火创新谷九成企业聚焦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创意天地园区形成全品类文化创意产业链……洪山区八大特色园区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

  一栋栋“摩天工厂”现代化十足:10层高的厂房里,低楼层是生产车间,高楼层用于研发和办公,所有生产流程实现垂直化布局。天辉医药产业园位于八大园区之一的北港工业园内,其先行探索的“工业上楼”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路径已成全市改造样板。

  “公司原来都是传统单层铺开的扁平式厂房,项目改造完成后,园区面积从1.7万平方米向上生长到了8万平方米,面积是原来的4倍多。”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副总经理唐小雄说。

  北港工业园于2000年开工建设,坐落于洪山区南湖片区的核心区内,这个位于中心城区的省级工业园区开园后,不断吸引企业积极拿地。但受工业用地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日益紧缺、用地成本不断攀升,园区部分企业未来的发展逐渐遇到瓶颈。

  2017年,洪山经济开发区抢抓全市政策机遇,在全市中心城区里率先启动“零土地”技术改造工程:规划提升北港工业园的容积率,新增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

  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则是全市首个零土地技改项目。“‘零土地’技改意味着在不涉及新增用地前提下,建设高层垂直化厂房,引工业公司上楼。”洪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方华介绍,“此前,全市内还没有改造先例,我们帮企业和市里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一步步‘蹚’出了一条新路。”

  2021年,三栋崭新的10层厂房矗立园区,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投产。2023年,二期项目建成,一栋24层高楼建筑拔地而起,在合理范围内,楼内任何一层都可作为生产厂房使用。

  “工业上楼”后,园区的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原来容积率不到1.0,现在达到3.76,一、二期项目目前共引进80家企业,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实现了产业链条全覆盖。”方华说,在天辉科技生物医疗产业链的集聚作用下,国药集团、通用医药等大型医药集团的区域性总部陆续进驻,楼上楼下的企业既是“邻居”,也是合作伙伴。

  2023年,占地23.8亩的天辉生物医药产业园营业收入超20亿元,每亩税收超过百万元。占地面积不变,单位产值倍增——“摩天工厂”实现“向天要地”,为中心城区发展制造业打开了破题的思路。

  今年,在北港工业园内,6个各具特色的“工业上楼”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过往,工业园区以亩产论英雄,在北港工业园区要以平方米论英雄,以每平方米的产出来衡量发展的质量,真正的完成寸土生寸金。”洪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城市发展,中心城区的土地越来越紧俏,紧凑型的集约发展——“工业上楼”是必然趋势。随着容积率的提高,单位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都会随之提高。洪山区在武汉首试“工业上楼”,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位于洪山区创意天地园区的精臣标识,是一家生产便携式智能标签打印机的企业。通讯员朱清 供图

  今年3月,工信部下属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洪山区位列第12名,并在武汉市上榜城区中排名第一。从2022年至2024年,洪山区已连续三年在该榜单中位居全市第一。

  近年来,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洪山高企数量实现“一年一台阶”式的跨越:2021年860家,2022年突破1000家,2023年达到1300余家,总数一直稳居中心城区第一。洪山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让中小企业也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在所属的细致划分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一间生物制药实验室里,一批冻存管从-196℃的液氮环境中被取出,每管都粘贴着一张手指大小的标签,每个标签都字迹清晰、粘贴牢固。这是一款填补了国内空白的液氮标签打印机的功劳,能够让标签纸在超低温度的环境下不开裂、不脱落、字迹不褪色,是武汉精臣智慧标识科技有限公司坚持科学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新产品。

  “洪山区积极协助我们打开业务发展新赛道,让我们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CEO柳雄说,作为洪山区土生土长的企业,10余年的创业历程一直受益于洪山区的人才优势和“一对一”贴身服务。近年来,该公司不断加大投入实现技术攻关,并开始向国外输出,目前产品出口至全球160多个国家及地区。

  洪山区拥有35所大学、94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雄厚的科教资源赋予洪山不竭的创新动能。在这里,慢慢的变多的创新成果从梦想变为现实、从洪山走向世界。

  4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叶志彪教授团队发布一款新品草莓番茄——“倍味美”。同时,华农、重庆爱臻多农产品有限公司和洪山实验室三方签署成果转化协议,单项品种转化金额超过5000万元,是华农近年来金额最大的一项科技品种转化。叶志彪表示,自己对该品种走出中国、打开欧美市场信心十足,希望这项成果能“扎根中国”“香飘世界”。

  依托高水平高校院所聚集、人才富集的优势,洪山区坚持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加速推进环大学创新经济带建设,科教资源正加快转化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动能。

  在洪山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区校融合发展的策略下,作为洪山区八大园区之一的武汉理工大学孵化楼,已成为环大学创新经济带的重要载体。一期已孵化企业500余家、二期已入驻60余家企业机构,今年建成投用的三期已签约落户科技公司、金融机构20余家,未来两年内将入驻超过80家科技公司与科技服务类企业。

  围绕环大学创新经济带,洪山区正大力推进以科学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域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洪山区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将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领军企业为标杆的创新梯队。

  近年来,洪山区充分的发挥科教大区综合优势,积极地推进与光谷联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层次地融合、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科技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两个融合”中形成了具有较强复制性和示范价值的“洪山经验”。

  洪山区是武汉市面积最广、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非流动人口规模达170余万。庞大的人口流入,助推了洪山区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但也给区域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提出了新挑战。

  近年来,洪山区围绕民生之需持续发力,硬件设施实现质的飞跃。家门口的中小学、饭后散步的公园、高颜值的背街小巷……如今在洪山区,居民从家出发步行15分钟左右,就能在社区周边实现医疗、购物、娱乐等多个日常需求。

  今年6月,位于洪山区白沙四路与光霞路交会处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即将试运行。“以前最羡慕三甲大医院就在家门口的居民,看病换药都方便。”洪山院区即将开诊,常常到现场看看施工进度的张家湾片区居民蔡阿姨很开心,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今后她不必再绕远路,“抬脚”就能获得优质医疗服务。

  一直以来,引资建设三甲综合医院都是洪山区计划的重点项目。2021年,洪山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同步建设三家三甲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和省妇幼保健院洪山院区,着力一次性补齐辖区南北两大片区缺乏三甲综合医院的医疗短板。

  2023年8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杨春湖院区正式投入运营,洪山杨春湖片区从此告别无大型公立医院的历史,而以该医院为坐标原点,延伸的医疗服务还可覆盖到武昌和青山等区百余万居民。

  “洪山年轻人多、平均岁数低,特别是张家湾、青菱和洪山三个街道居民中年轻人比例高,安家落户在此后,儿童保健和治疗需求明显提高。”洪山区卫健局副局长明迪尧说,因此洪山区积极对接省妇幼保健院在张家湾片区建设洪山院区。去年1月,该院区正式开诊。医院门口,地铁5号线直达,居民就医交通便利。

  近年来,洪山区通过内育“造血”,鲁小教育集团“兴趣联盟”“中学西南联盟教联体”等5个教联体先后获评省级和市级试点教联体,发挥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双向奔赴作用;外引“输血”,与经开外校、七一华源、育才小学分别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引进优质资源、促进共建共享;2023年洪山区新改扩建中小学9所、新增义务段学位1.7万个,6所公办幼儿园开园、新增公办学位2310个,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持续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

  伴随着城市品质提升,慢慢的变多的青年人留下创业和发展。洪山区正着力打造更为优质、完善的公共配套,让居民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每年春秋两季,珞狮路上15万株月季花渐次开放,粉色、红色的花朵摇曳枝头,车行道上一路繁花相送,这里也被居民称为闹市里一条靓丽的“月季大道”。

  去年,洪山区沙湖港北路等15条道路开工建设,德平路等20条道路建成通车,杨园南路等多年断头路被打通,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湖光美色。

  近几年,洪山区平均每年新建道路18条左右,新建停车位1万个以上,新建各类公园十多个、新增绿地十公顷。仅2023年,就累计投入24亿元用于电力建设,改造老旧燃气管网74公里,新增水弹性城市面积4.3平方公里。

  要想长远留住人才,完善生活配套是关键。近年来,大量青年人才在洪山区就读后,就留在这里创业、生活,“15分钟生活圈”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实现了人与城的双向奔赴。

  (创意策划:洪山区委宣传部 采写:张晟杨晓雨栾嘉雯张 设计/手绘:刘岩职文胜肖琴)

产品咨询

扫一扫,关注微信
©2022 米乐m6官网app入口下载地址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技术支持:网站地图  sitemap.xml